d跨卷伏笔
1)玄冰铜管
1. 金属氢的地球环境存在性
液态太阳:金属氢的致命诱惑
高压物理实验室的防爆玻璃后,林夏屏住呼吸盯着金刚石压砧。当压力读数突破420GPa的瞬间,密封舱内的氢原子云突然坍缩成一团诡异的银色液体——人类首次在地球表面稳定合成金属氢的实验,成功了。
"能量读数异常!"助手的尖叫刺破死寂。监测屏上,本该消耗巨量电能的装置,此刻竟开始反向输出能量,其功率相当于小型核电站。更诡异的是,金属氢表面泛起类似太阳黑子的漩涡,将周围温度瞬间提升至2000℃,却又在纳米级区域维持着绝对零度。
这个消息如惊雷般震动全球。能源巨头蜂拥而至,各国军方暗中行动,而古老的敦煌文献也在此刻浮现出惊人线索。考古学家在莫高窟密室中发现的西夏文手稿,记载着"取天火之核,铸不灭之器"的秘术,其配图中泛着银光的球状物体,与实验室中的金属氢如出一辙。
当科研团队尝试扩大生产规模时,灾难降临了。新建的高压车间在首次运行时突然爆炸,失控的金属氢像有生命般吞噬周围物质,所过之处,钢铁扭曲成量子态晶格,混凝土化作发光的流体。更恐怖的是,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中,检测到了只存在于白矮星核心的超新星元素。
"这不是普通物质。"林深在紧急会议上展示光谱分析,"金属氢在突破临界压力后,会形成连接不同维度的量子通道。那些古籍中的记载,根本不是传说,而是警告!"他调出卫星云图,青藏高原的地壳深处,正以诡异的频率脉动着与金属氢相同的能量信号。
随着研究深入,更惊悚的真相浮出水面。在贺兰山的古遗址中,考古队发现了直径百米的青铜容器,内壁残留的银色物质经检测正是稳定态金属氢。而容器上的西夏文翻译过来令人毛骨悚然:"此乃天罚之种,凡人僭越,必引星坠。"
当某国秘密启动金属氢武器计划时,末日倒计时悄然开始。试验场的金属氢突然失控,形成微型黑洞般的引力场,将方圆百里的物质压缩成二维薄片。更可怕的是,这场事故引发的量子涟漪,正在全球范围内触发连锁反应:地核中的铁元素开始呈现金属氢的超导特性,板块运动陷入混乱。
在危机的最后时刻,林夏在敦煌古籍中找到了解救方法。用古老的青铜器皿与现代量子计算机结合,构建反向的压力场,才能将失控的金属氢重新封印。当科研团队完成装置的瞬间,整个青藏高原剧烈震颤,从地底深处传来类似恒星坍缩的轰鸣。
最终,金属氢被成功封存,但这场灾难留下的创伤难以磨灭。在实验室的废墟中,研究人员发现了与反物质赋税体系同源的量子编码;而在全球各地,仍有无数组织在暗中觊觎这种"液态太阳"。林夏望着重新归于平静的高压舱,终于明白西夏文献的最后一句话:"天火不可取,取之者,必遭天谴。"
玄冰谜液:常压下的金属氢悖论
青藏高原某处隐秘的科研基地,实验室内警报声尖锐刺耳。研究员苏桐死死盯着质谱分析仪的屏幕,检测结果让她的血液几乎凝固——从玄冰铜管中提取的冷凝液里,竟然存在金属氢的特征谱线。
"这不可能!"苏桐抓起电话,声音因震惊而发颤,"金属氢需要超过400GPa的极端压力才能稳定存在,这些铜管明明处于常压环境!"她转身望向实验台上排列整齐的玄冰铜管,这些从敦煌古墓出土的青铜器,表面刻满神秘的西夏文,此刻正泛着诡异的幽蓝光泽。
消息迅速传到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。首席科学家陈默带领团队火速赶来,现场检测后同样难以置信。他们将铜管置于精密的压力传感器下,数据显示周围环境确为标准大气压,但每当冷凝液流经铜管内部,管壁竟会产生高频振动,形成局部压力波动。更诡异的是,这些波动频率与量子隧穿效应的理论模型高度吻合。
"难道是通过量子隧穿瞬间创造高压环境?"陈默在研讨会上展示模拟数据,"但这种效应持续时间极短,根本不足以维持金属氢的稳定形态。除非......"他的声音戛然而止,目光落在考古学家新送来的文献资料上。
敦煌藏经洞出土的西夏文残卷中,记载着"玄冰为器,纳天火之核"的神秘文字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其中一幅壁画描绘了古人用青铜管道连接巨型冰块,管道内流动的银色液体上方,赫然悬浮着类似太阳黑子的漩涡——这与现代实验室中金属氢的特征完全一致。
随着研究深入,更恐怖的真相浮出水面。在铜管内壁的纳米级凹槽中,检测到一种未知的量子材料,其原子排列呈现出克莱因瓶拓扑结构。当研究人员用激光照射这些材料,整个铜管瞬间形成一个闭合的量子回路,将流经的冷凝液包裹在其中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大明锦衣卫1请大家收藏:大明锦衣卫1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