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体式是形意拳的基础,历代前辈都对此下了很大功夫,过去有入门先练三年桩之说,可见其重要。
不仅是形意拳,像少林拳也是四平大马为重要者。
少林拳谱讲:武术套路纵演的天花乱坠,炫目于人,终属下乘,想达到更高的境界和应用,非在桩功上狠下功夫不可。
过去练功有头顶一碗水,两条大腿也放上两碗,两臂挂上砖块,屁股下点上香头,没有一定的毅力是做不到的。
而且需要时间逐日增加,待能站上两个时辰方为合格。
外家拳是这样,内家拳的太极、八卦对于桩功也是很注重的,最简单的无极式几乎是各门派都有的,也足见它的重要。
久练桩功,身体求得一整劲。两腿如铜浇铁铸一般,脚下劲力入地三尺。
强若不倒之翁。
很多前辈站好式子,三五个壮汉或推或挽,竟不能动分毫。
金刚之躯有了,但不是最终目的,通过站桩,调身、调心、调息,渐渐内气充满全身,能够随着意识流转。
不仅能抗击打,而且击人有不可思议之效果,被打的不知道何以被打,打人的不知道怎样打出去的。
气之为用是很大的。
形意拳的内劲是很多拳家梦寐以求的,但能炼出来的却是少之又少,究其原因,是练功不得法。
很多练形意拳的桩功下的功夫很大,一站半个小时以上或更长。
我个人感觉极少能站那么长时间的人。
本门的三体式能站个几分钟就很不容易,且强调灵活,不能站成死桩,强调自然。
形意拳的内劲与站桩时间长短不是成必然的关系,很多练不出来的就是反证。
这需要指点,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手段。
形意拳难,三体式就是一大关,过去把很多拳爱好者都站跑了。不知道是怎么回事,枯燥?没有趣味?
依我的体会,只要认真去站,不是那么枯燥的,两腿、两臂酸麻、难受是必然的。
但渐渐带来的却是从没有过的感受,总觉得比压腿之类的好受的多。
压腿完了走路会觉得身体一下子轻了很多,也是很愉快的,只是过程难以忍受。
站桩站完了,走路也是轻松得很,两腿如踩弹簧,或棉花,能够感受到地面的弹力。
更为奇妙的是有时候上楼梯,一步迈上去,后腰就感到有一种力量推着自己,不走都不行,轻快极了。
形意拳桩功基础有了,就打下了找劲发劲的底子,足下生根,才能劲起于足,发于腿,主宰于腰,形于手指。
看米大哥发劲,看似绵绵的,其实比打拳出来的劲大好几倍!
而且灵、捷!要不怎么会把人打到墙上再反弹回来呢?
劲力出于三体式,五行、十二形也出于三体式。
这种劲力发人如风把晾的衣服吹起,打人的和被打的都有一种舒服感。
而且还想再来几次,去体会那种奇妙的感觉,绝没有痛苦感的,这才是真正的发放。
用之于击人后果不堪设想,仅仅看看就会打消体会一下的这个念头。
三体式不以站的时间长短论高低,只需要得法,走正道。
很多书上写了一大堆理论,自己都不明白,反而告知天下,贻害后人。
把人都固死了,不仅不能练出东西来,反而害了芸芸后学,良可叹呀。
当明白时,大好时光已然过去,所以形意拳为什么不主张自学?就是这个道理。望练者慎之思之。
穿透力和杀伤力、劲从足下生的秘密
形意拳高手用劲,不见其形,疾如闪电,一发即收,一出手必如雷动电发,使敌不得尽其守御之。
蓄而后发,如闪电一发即收,一击即中,中之之顷,疾如掣电。
劲之应敌如矢之离弦,其着于身如蜻蜓点水,一着即止。
若猝不及防而劲至,则应以警劲,敛气竦神,紧以当之,震以杀之,行所无事矣。
发劲时外示柔软,内涵坚刚,足腿用劲,由脊发出,当机立断,应发即发,不可迟疑。
用劲最难,虽劲大于敌,用而不当为敌用,用之过早,则劲已出而敌未着,过迟则敌已入而肘不得伸,劲因不得达,皆授人以隙。
敌无论以何手来,吾均宜及身而紧,一紧即发,必使敌手不得抽,而吾手已压敌境。
倘沉之过下,或起之过昂,敌人蹈隙最易。
手足吞吐之劲必同等,如以五十磅之劲打出,亦以五十磅之劲收回,吞吐劲不相等,病在迟缓,故敌人得接其手而还击之。
快由于有劲,无劲必不能快,吞吐之劲相等,则无留顿不收之弊。
敌非但不能接,且受伤尚不知手之来路,故临敌万不可接人手。
放松是发劲的前提,极柔软后能极坚刚,只有做到充分的放松,去掉全身之僵劲,才能够发出完整一气的弹抖劲。
全身骨节松开肌肉松弛,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抗肌的用力。
使力不至于在中途被对抗肌的紧张用力而消耗减弱,使周身之力能够在一瞬间达到着力点,也就是集全身之力于一个力点上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开局签到刑警队请大家收藏:开局签到刑警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